五顯大帝生日聖誕祝壽推薦
五顯大帝生日聖誕祝壽推薦故事由來
點我看故事
義結金蘭五兄弟,除暴安民顯神威
相傳在唐代年間,閩南一帶民亂頻仍、盜寇橫行,百姓苦不堪言。此時,有五位義士不忍蒼生受害,分別來自不同鄉里,卻志同道合,皆懷正氣、擅武藝。五人相遇於山林之中,彼此誓結金蘭,立下「匡扶正道、濟世安民」之志,世人稱他們為「五義兄弟」。
一、劫富濟貧,立義於民
五兄弟不求名利,只願替天行道。凡遇貪官惡霸欺壓百姓,皆出手相助;凡見孤苦無依之人,便暗中接濟。當地百姓感念他們的義行,私下敬稱為「五顯爺」。傳說五人行事神速無影,能呼風喚雨、通天地五方之氣,故又稱「五通神」。
二、平亂建功,封官入朝
後來中原動亂,唐軍徵兵平亂,五兄弟自願應召,屢建戰功,成功平定倭寇與盜寇之患。唐太宗得知其忠義英勇,御賜封官,並敕封為地方守護靈官,以表其功德。五人辭官歸隱後,仍暗中保境安民,凡有瘟疫、災禍發生,百姓祈禱即得感應。
三、歸隱圓寂,顯化為神
五兄弟於壽終之後,其靈氣常於夜間化光現於山巔,庇佑村民免於病厄。地方百姓驚嘆其靈驗,遂立廟祭祀,尊稱「五顯靈官大帝」。此後香火日盛,護民之靈事跡傳遍閩南與台灣沿海地區,祂們的名號也漸由「五義兄弟」轉為「五顯大帝」。
四、靈驗神蹟,護民昭顯
據傳,五顯大帝神威顯赫,凡誠心禱告者皆有感應。有人夢中得指示而避災,有人臨病求救而得痊癒。信眾認為祂掌五通神力,能調和陰陽、鎮煞祛邪、庇佑家宅平安,尤其商旅、漁民、農民多奉祂為守護主神。
五、信仰流傳,香火不絕
五顯大帝信仰遍佈閩南、廣東與台灣。彰化埔心五通宮為祖廟之一,每逢農曆九月二十八日聖誕,信徒雲集,舉辦遶境、平安醮典等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各地宮廟依地域稱祂為「五靈公」、「五顯爺」、「五顯靈官」,皆是同源一脈,表達人們對正義與庇佑的共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