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乞龜,為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之一,其發源地為福建南部,隨著早期先民跨過黑水溝移民到澎湖一帶開墾,也將這項傳統文化帶來到了澎湖,爾後在隨著先民移居也帶到了台灣,古話有講到:「乞者,乞討也;龜者,瑞獸也」,其含意就是百姓向神明乞討祥龜,來幫助在早期農業社會中的百姓度過困苦的難關。
澎湖乞龜,舉辦期間多為元宵節時,與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共同為台灣元宵四大活動,在澎湖乞龜活動當中,主要都是在乞求平安,有個地方俗語說道:「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尾,存傢伙;摸龜殼,事業穩達達;摸龜腳,金銀財寶滿厝腳」。而澎湖乞龜的方法,通常是以乞求者誠心跟該廟宇神明乞求,說明目的還有隔年要如何還願,再用擲筊的方式來乞求神明同意,如遇有競爭者則依當時廟方規定執行。當成功求得神明同意後,通常會在壽龜上插上香來表示這隻龜已經被求得了。
在澎湖元宵節當中最為重要的活動就是乞龜,雖然說是龜,但卻是用糕仔粉跟麥芽糖所做的肪片龜居多,很多廟宇也會在神桌上擺放柑橘、小蛋糕等等的東西來供民眾能向神明乞求會去吃平安。另外乞龜其實也有另一種含意,就像是無息借貸一樣在考驗著來參與乞龜的民眾的誠信,因為廟方基本上都是以免費跟神明乞求的方式來讓民眾們可以求得平安,在跟神明乞求的過程中,各信徒都用口頭的跟神明承諾來年的還願方式,所以在這看來,這項活動也是有著更深的涵義存在。
乞龜活動時間為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每間廟宇有不同的活動時間規劃
在這邊提供澎湖可參與活動的地方 :
澎湖天后宮:澎湖縣馬公市正義街1號
澎湖鎖港北極殿: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1491號
外垵溫王宮:澎湖縣西嶼鄉88-1
赤崁龍德宮:澎湖縣白沙鄉大赤崁村119號
山水上帝廟:澎湖縣馬公市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