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8月24日-萬善爺囝仔公的故事
南鯤鯓萬善爺得道成神,萬善爺是南鯤鯓萬善堂的主神,又稱因仔公,在世時即因發現靈地而得道成仙,又與五府千歲為爭奪靈地而互相廝殺,後經觀音大士調解,成了後來的南鯤鯓廟五王爺與萬善爺共享人間善信香火。
根據南鯤鯓萬善堂沿革記載,萬善堂主神萬善爺,又稱囝仔公,是清康熙年間的人,沒人明白祂在世的俗名。相傳,萬善爺囝仔公,在生是一位牧童,秉性聰穎,年幼之時,父母就雙雙過往,在沒大人照顧之下,祂的舅母就收留在側,萬善爺就以養牛維生,有一日萬善爺,在翠綠的北空隴山峰餵牛,天上忽然烏雲密佈,突然下一陣大雨,萬善爺驚愕之際,就竄進長滿尖刺的,林投樹下避雨,卻發現樹林內,有一片荒蕪的空地,寸草不生,在天降大雨中,這塊空地居然滴水不入,聰穎過人的萬善爺,頓感開闊宇宙包羅萬象,從此以後,囝仔公每日來到北空隴山,餵牛的時候,一定會來到這開闊的空地靜坐,參透宇宙萬物的玄妙。
有一日萬善爺在靜坐之時,遂入虛空的境界,進入了照明絕地,盤坐在這塊空地上,無疾而終,萬善爺的舅母知道此事之後,就將祂的屍體用草蓆,草草埋葬在萬善爺靜坐之處。相傳,這位牧童,因得了地理的精華,後來成為靈感的萬善爺,囝仔公。
清嘉慶二十二年,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五王,擇地建廟,看中了空隴山的地理,也就是現在的,南鯤鯓代天府的廟地,五府千歲所看中的這塊地理,正是萬善爺,囝仔公,每天在此靜坐的空地,而囝仔公是得此靈穴吉地,來得道成神,不可能將地讓給五王,因此萬善爺就主張,先佔權力提出嚴重的抗議,向五府千歲說道:「此吉地是我生前所佔,地下埋有銅針為證」。五府千歲隨即反駁說道:「此地是我們五兄弟,早在渡海來台之時,即看中的廟地,並埋下一枚銅錢為標記,作為日後救世之地」。
萬善爺與五府千歲,為廟地爭論不休,互不相讓,會同此地的山神土地公,到現場探查,結果萬善爺所埋的銅針,剛好插在五府千歲,埋的銅錢孔之中,山神土地福德正神,目睹此景,也難以判斷誰是誰非,就離開現場。五府千歲與萬善爺,因為都選中此地,日後要大展神威,而來得香煙,尤其囝仔公,認為生前就在此修道,死後骨骸也埋在此地,應該是祂的地理,萬善爺一時憤怒,五個大人要欺負我一個小孩,越想越氣,就向五王說道:「如果要得此寶地,就以法力來交戰,若能勝我無條件讓出,若你五兄弟敗陣,此後不可再來侵犯」
五府千歲就答應萬善爺的決議,因此雙方就展開一場大戰,萬善爺只是單人獨馬,而五府千歲有神兵神將,囝仔公就開始招兵買馬,招集陰兵陰將,要與五王一拼到底。
聽老一輩的廟公口述,五府王爺與囝仔公,在當時帶領著神兵與鬼將,互相廝殺,每當午後,空隴山一帶,愁雲慘霧、飛沙走石,日月無光,有時會發出萬馬嘶聲,兵器交鳴。
相傳,南鯤鯓代天府三王,五府千歲吳孝寬,英勇善戰,每戰必先士卒,代天府中的吳府三王公。聽廟公口述,在那次的交戰中,被囝仔公傷到額頭,所以代天府,坐鎮開基三王的神像,額頭有一道傷痕,就是當年大戰,所留下的英勇記號,五府千歲與囝仔公,雙方可說是戰的難分難解,正逢赤山嚴「觀世音大士」,及時出面調解,並說道:「此地乃是難得的吉穴靈地,得此寶地的神聖,日後香火必永享萬年,五王雖然代天巡狩之職,但萬善爺早在此得道成神,你們都是為救苦海眾生,而來爭奪此地,吾望你雙方和平相處,五王建大廟,萬善爺建小廟,來大廟進香,必來小廟敬獻,共享人間香火。」
五王與萬善爺,因觀世音大士的化解,致使化干戈為玉帛,在萬善爺靈感顯赫之下,==南鯤鯓==的居民就興建宮堂,廟名為萬善堂,清朝嘉慶到當今這二百年來,在萬善爺的神威靈感無比之下,所分靈出去的廟宇,大約有二十幾座,而來南鯤鯓代天府參香的信徒,一定會來萬善堂膜拜祈求,專程前來參拜萬善爺,囝仔公的弟子,也不計其數,南鯤鯓萬善爺囝仔公,在 農曆八月二十四日 ,為聖誕千秋。